渤海之滨,海河之畔,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近日在天津开赛。传统技能与顶尖科技同台竞技、“老师傅”与“小工匠”精彩角逐,让社会各界瞩目。来自全国各地4000余名选手在赛场上激烈角逐,不仅展现出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也描摹出技能人才发展的新动向。


(资料图片)

动向一:新技术提出新要求

榔头敲击发出阵阵声响、木屑在操作台上飞溅……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传统赛项木工项目的比赛现场,选手们用电锯、木槌、凿子等工具在木板、木棒上埋头雕凿,敲击、锯木的声音此起彼伏。

“木工项目的四场比赛中,选手分别要制作出微缩凉亭、摩天轮模型以及木窗等家具。”该赛项裁判长助理、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具专业教师王艳福告诉记者,如今的木工技艺融合了传统技能与现代理念,既需要手工制作,也需要运用智慧,把传统的榫卯结构和现代的精细设计相结合。

传统技能与时俱进的要求还体现在本届大赛传统赛项电工项目上。

工业电气设备设计与安装调试、工业控制系统编程与调试、典型模块电子焊接与调试……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项目,是本届大赛电工项目的比赛内容。

参赛选手、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常燕臣坦言,赛项设置体现了新时代电工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掌握电气设备、电路的运行和维护技能,还应具备机械设备电气系统的安装、编程、调试等能力。

科技的进步使得社会对技能人才也提出了新需求。天津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吴立国举例说,同一个职业工种如今的考评内容与10年前、20年前大相径庭,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升。

参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赛项的选手冯伟也深有体会。冯伟是一名博士,也是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教师。

“比赛要运用数字孪生、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还要用到生产管理软件,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高。”冯伟认为,当前,我国许多传统企业正进行数字化转型,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将“金刚钻”握在手中,才能在职场大显身手,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大国工匠”何小虎携带了“十层嵌套十二面体”“金属增材制造太空舱把手”等作品参展。这两个作品分别代表了制造业的传统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

何小虎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的结合,传统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向高端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动向二:新业态催生新职业

操作间内,选手们双手敲击键盘;不远处的场地上,一辆搭载了智能驾驶技术设备的车辆模型穿梭在不同障碍之间。这是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人工智能训练赛项的比赛现场。与首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设置了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人工智能训练赛项就是其中之一。

“人工智能近年已成为各高校的热门专业。”赛项保障解说员代简宁介绍说,特别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就业需求。

本届大赛重点增加了数字技术技能类新职业赛项。“新职业的背后是新业态的支撑,体现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迈出的坚实步伐,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新机遇和就业的新空间。”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执委会技术保障部副部长李战强说。

这一点也在首次亮相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赛项上有所体现。在比赛现场,选手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工业机器人参数的设置和编程调试,使机器人独自完成物料的自动输送、定位抓取、缺陷检测、视觉评判、成品入库等流程。

该赛项裁判长、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羊荣金认为,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逐渐向高自动化、高密集性方向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融入其中,相关平台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应用场景越来越广。先进技术逐渐将人们从传统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将催生一系列新的职业。

据统计,2019年至2022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74个新职业。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说,在数据驱动、网络协同、平台支撑的新业态兴起背景下,这74个新职业中有60%与数字化、智能化紧密关联。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加速向工业领域融合渗透,制造业迎来新一轮变革浪潮,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更加渴求。

动向三:新举措引领新风尚

作为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本届全国技能大赛吸引了众多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目光。

“这里都是各地最优秀的技能人才,有些工种正是企业急需的,我们都想引进。”作为本届赛事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胥勇在做好赛事支持和服务的同时,也把揽才的目光投向了赛场内的技能“达人”们。

“我们的操作技能人才一旦在竞赛中取得佳绩,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双重奖励,今后也将是重点培养对象。”胥勇说。

技能人才不断走俏,既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香饽饽”,也成为有关部门重点关怀的对象。各级政府部门纷纷拿出真招、实招、硬招,为技能人才成才、成长提供广阔舞台。

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并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为新时代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有关部门也连续出台支持政策,完善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助推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稳步扩大,结构持续改善。

2022年3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从五级延伸为八级。

“实施‘新八级工’制度后,我们团队有两人被认定为首席技师,5人被认定为特级技师,公司每月分别发放技能津贴6000元、3000元,总体收入比原来翻了一倍。”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首席技师刘辉说,新制度让技能工人有面子、更有里子。

根据本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奖励政策,各竞赛项目的前3名选手荣获金、银、铜牌,前3名以外但是排名在参赛人数1/2以上的选手获得优胜奖;对各竞赛项目前5名获奖选手(团队双人赛项前3名、三人赛项前2名),经核准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所有优胜奖以上的选手将晋升相应职业技能或专业技术等级。

“举办全国技能大赛是推进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表示,通过全国技能大赛搭建技能人才亮绝活、唱主角、展风采的舞台,可以增强技能人才的获得感、成就感、自豪感,激发广大劳动者热爱技能、学习技能的热情,激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