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书话】

作者:汪树东(武汉市文联签约评论家,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名诗人西川在《书籍》一诗中曾说:“历史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的确,从古至今,无论官修史籍还是私人史撰几乎都只关注帝王将相、名士风流、才子佳人,只关注他们的叱咤风云、高山流水、情感缠绵;至于那如恒河边砂粒般的芸芸众生,总是难入历史秉笔者的高端法眼。在他们看来,芸芸众生往往不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不是历史风云的最佳呈现者,因此缺乏凝神细观、录之笔端的价值。然而,对于文学而言,那消失于历史烟霭中的芸芸众生才是关注的焦点,作家始终关注他们的生老病死、情感历程,从而以文学的方式赋予宏大历史以丰满的血肉、人间的气息。汪丽娅、汪峥的长篇纪实小说《守护你一生》就以汪明泉和陈春芳这一对普通夫妻的一生经历为线索,真实细腻地呈现了他们从相识相爱到相知相守、合二为一的爱情婚姻历程,同时也描绘了他们三个子女晓雅、晓星、晓风的成长经历,以个人生命的湿润经脉极好地丰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至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历史记忆,并以民间生命的爱与善再次感染读者,为中国故事又添加了一抹家庭伦理的亮色。

关注民间生命的爱与善——评长篇纪实小说《守护你一生》

《守护你一生》汪丽娅汪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小说主人公汪明泉和陈春芳,来自武汉底层市民家庭,都曾因战乱而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新中国成立前接受过中学教育,1949年他们离开故乡来到孝感,被人介绍到鄂豫军区的鄂豫公学学习了三个月,随后被分配到部队工作。后来,他们拖家带口转业到孝感本地工作,明泉到孝感行署森林工业局,两年后又调往孝感行署商业局,春芳到行署卫生学校,均从事财会工作。虽然明泉和春芳相亲相爱,互相扶持,但世道艰难,他们的生活依然过得艰辛与不易。因为明泉在新中国成立前曾与后来逃往台湾的朋友萧志杰多有联系,这一政治问题后来成为他们全家人命运的拦路虎,明泉的入党、提干受阻,春芳也无法入党,“文化大革命”中两人曾因此被视为另类,被迫进入学习班长达五年之久,后来他们又被下放到偏僻的农村。他们的孩子也因此受到同学的歧视,上学、就业全部受到牵连。直到1976年,他们全家的命运才得以好转,先是儿子晓星参军,1978年明泉的历史审查结论被组织撤销,女儿晓雅考上了大学,儿子晓风也考上了中专。晚年的明泉和春芳彼此间的爱浓郁纯粹,臻于化境。

发掘民间生命的爱与善,是这部长篇纪实小说最动人心魄的核心主旨。在该小说中隐隐地可以看到明泉和春芳在求职路上的恐慌竭蹶、拉扯三个孩子长大过程中的含辛茹苦、上学习班时的惶恐绝望、下放时的哀怨愤懑,但作者没有对这些细加勘察,并加以陌生化、典型化,而是集中笔墨于明泉和春芳如何以最为纯粹的爱情、最为稳定的婚姻来化解所有外来的逼迫与苦难。小说曾写道:“情投意合是婚姻的压舱石,能抵挡任何外来的狂风暴雨。也许他们的婚姻就是互为支撑的诺亚方舟。”正是明泉和春芳几近完美的爱情婚姻为他们营造出了一个坚固的堡垒,使得他们能够共同面对惨淡的人生、诡谲的命运,能够克服接踵而至的种种外在苦难。而且由他们的这种爱还滋生出对待他人的善,例如明泉和春芳善待双方父母家人,善待同事朋友,他们的足迹所履之处,均落下一缕缕凡人的善之光辉。也正是明泉和春芳这种爱与善赋予了那宏大历史以民间的温暖和色彩,使得宏大历史不再贫瘠干枯。就此而言,《守护你一生》与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构成了一种明媚的价值呼应。

《守护你一生》主要围绕着明泉和春芳这个核心家庭的人生故事展开,因此该小说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核心主旨是对家庭伦理温暖亮色的耐心捕捉。无论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还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都是围绕着家族故事展开的,还有张炜的《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当代长篇小说也多关注家族故事。但是《守护你一生》有意淡化家族故事,转而突出明泉和春芳的核心家庭故事,这种设计无疑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迁更为吻合。作者笔下的明泉和春芳是两个独立而且人格平等的个人,他们一见钟情,终生忠诚于彼此,组建家庭之后,生命的重心便始终放在家庭之中。因此他们会为了照顾孩子放弃武汉的工作,重返孝感;他们在学习班受到非人的待遇,也是考虑到三个幼小的孩子需要抚养而没有自杀。在最深重的绝望中,他们把孩子视为生命的光亮。小说写道:“人的一生,从父母的大家庭到个人的小家庭,从小家庭初始的两人到后来的多人,最后回归到合为一人,这就是个体生命一个完整的幸福轮回。”这是深受儒家影响的中国人最典型的生命理解方式。因此,《守护你一生》中真正礼赞的就是这种家庭伦理的神圣地位,就是区别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中国故事的家庭伦理亮色。

作为纪实小说,《守护你一生》主要讲述的明泉和春芳的人生发展历程都是真实的,乃至他们生活的地点、年代、职业和基本的人际关系都是真实的,但是小说中铺展开来的人物对话、心理描写、场景塑造等是根据艺术法则合理虚构出来的。因此纪实保证了该小说作为致敬亲人的人生传记的真实性,虚构保证了该小说张弛有度、疏密相间的艺术性。真实性和艺术性并进,使得该纪实小说既可作为一部民间小人物的信史来阅读,也可以作为一部富有艺术意蕴的小说来阅读。当然,该小说还别出心裁地加入了来自作者家庭相册的几十幅黑白照片,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明泉和春芳等人,也加强了小说的纪实性。该小说的叙事艺术也值得一提。该小说不以细节取胜,也不以情节的曲折起伏、场面的戏剧性等取胜,而纯以现实主义的笔触缓缓展开,以油画般扎实细密的人生描绘取胜。叙事不枝不蔓,简明扼要,详略得当,历史场景的恢复和细描也颇见功力。明泉、春芳、晓雅等人物形象也塑造得个性鲜明,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历史信息、人性深度。至于小说语言也准确、生动,文采斐然但不夸饰,风格质朴而不枯寂。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24日16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