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三年,用于煤矿智能化的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产能占比达到59.5%;煤炭数字产业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及研发投入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了3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曾被视为“傻大黑粗”的煤炭产业,正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迈进,进一步增强保供能力的同时,还展现出转型升级的新面貌。

天山北部,沿着茫茫的准噶尔盆地前行,一座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2.5公里的煤矿映入眼帘,这便是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南露天煤矿,目前年产能达到4000万吨,单矿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眼下正是冬季煤炭保供关键期,最深处达260米、呈梯田状分布的矿坑里,数百辆挖掘机、铲车等机械车辆正在有序紧张作业中。“这里面有50余辆无人驾驶的重卡,它们可以沿着设定好的线路,将煤炭运输至指定地点。”南露天煤矿矿长康庆微介绍说,配合重卡工作的挖掘机,也可以远程操作。

循着他的指引望去,只见挖掘机从地面铲起剥离物,手臂经提升旋转后,稳稳放进自卸车车厢,而这一切动作都由坐在遥控驾驶舱的驾驶员通过操作摇臂远程控制完成。

“智能”两字背后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这个每天供应超过十余万吨的煤矿,从矿口大门、矿山边坡、坑底作业区到各种作业车辆、输煤廊道等重要区域,设置了2.5万个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安全、环保等数据,一天可以收集近5亿个数据。

康庆微介绍说,这些数据主要通过煤矿自有通信基站收集,目前全矿有49个基站,这些基站除了收集数据外,还可以满足手机通讯、呼叫对讲、移动监测、无人驾驶等各类智能化系统应用需求。

今年2月,南露天煤矿通过了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成为新疆首个智能化示范建设露天煤矿。

推荐内容